識|茶的發酵與氧化

之前在六大茶類的文章聊過,依照發酵程度以及顏色,今天再來細聊一下茶的發酵吧。

之前在六大茶類的文章聊過,依照發酵程度(兒茶素氧化程度)以及顏色(茶葉與茶湯),通常將茶分為六大種類,分別為綠茶、黃茶、白茶、青茶(烏龍茶)、紅茶和黑茶,今天再來細聊一下茶的發酵吧。

台灣在討論茶葉的發酵程度時,通常將茶區分為不發酵茶、部分發酵茶、全發酵茶。用字使用發酵,意指茶葉的香氣、滋味與茶湯顏色都有改變,雖是類似類似食物的發酵作用(Fermentation),但實際上則更偏向於茶葉的氧化程度(Oxidation),是茶葉中兒茶素氧化的過程,並不像一般的發酵中有微生物的參與。根據茶業改良場所述:茶葉在加工製程中茶菁會萎凋失水,經攪拌揉捻造成葉片組織破壞,進一步使茶葉內化學成分氧化,主要包括茶葉中兒茶素等多酚類,經多酚氧化酶(Polyphenol oxidase)與過氧化酶(Peroxidase)等反應氧化。

我們常聽到的不發酵茶、部分發酵茶、全發酵茶,也就是發酵程度(氧化程度)的差異,那如何停止發酵(氧化)?因為茶葉的氧化與酵素有關,因此高溫殺菁可使酵素失去活性。以下我們來看看

不發酵茶:
常見的便是綠茶,如北部產區的碧螺春與龍井,摘採下來後直接以高溫進行短時間殺菁,破壞其酵素活性、抑制了氧化作用,也因此茶乾通常是較亮的綠色。

部分發酵茶:
部分發酵茶的氧化程度介於不發酵茶與全發酵茶之間,依照不同茶菁的特性與製作環境,能有多樣變化,種類繁多因而成為台灣最主要生產的茶類,例如低度發酵8-25%的包種茶與高山烏龍茶、發酵程度約 25-30%的凍頂烏龍茶、發酵程度約 40%的鐵觀音以及較高發酵程度50-60%的東方美人茶。製作過程通常是在茶菁採摘後,以日光或熱風萎凋、後續在室內進行萎凋,於萎凋時進行均勻攪拌、揉捻,使茶葉均勻失水並促進氧化反應,茶乾通常呈球狀深綠色。

全發酵茶:
全發酵茶以紅茶為主,中部為主要產區,大葉種為多、並有少量小葉種。製程是當茶菁經萎凋失去水分後,再進行揉捻使茶葉內酵素釋出,透過足夠反應時間使茶葉完整發酵氧化,等紅茶特有香氣及色澤時再以高溫停止酵素活性。

希望這個簡單的說明能讓大家對於茶葉更加了解,如果遇到國外朋友對台灣的茶品有興趣時,記得改成使用氧化作用Oxidation來做說明喔!

覓幸小編
覓幸小編